1.文理不分科
高考改革主要體在學生的選科形式上,將不再分文理科,而是六科選三科,三科中有一科必須在歷史和物理中做出選擇,剩下的兩科在政治、地理、生物、化學中任選,再配上語數外,被稱為“3+1+2模式”。
根據2017年上海的統計,在選考科目中,選擇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和政治、歷史、地理這兩種純文或純理組合的學生只有12%,88%的學生是跨文理選科。
2.英語兩次考試取最高成績
英語成績不再是取決于高考“一試制”,而是一年兩次考試,取最好的成績作為高考錄取分數。
3.文理科數學難度一樣
以前或許很多理科同學高考最怕的就是數學,但是現在不一樣了,新高考下的數學考試文理都一樣。
4.高考考察方式多元化
高考成績不再是大學招生的唯一考量,而是改為“兩依據、一參考”,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,再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。
5.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制度
大部分省的總分為750分,也就是語文、數學、外語每科滿分150分,學生自選3門科目每門滿分100分。選考的3門科目采用等級賦分制度,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等級,來獲得分數。比如,第一等級是95分到100分,那么所有處于這個分數區間的同學,都記作滿分,也就是說,每個科目,排名越高越占優勢。